第二十七屆
A1. 巴利語《佛史》探討/陳莉娜(法鼓文理學院)
A2. 「第一義空」的當代詮釋——以《雜阿含經》與《大般涅槃經》續譯為主/黃美英(政治大學)
A3. 《第一義空經》之內涵及其教學之發展探析/釋覺天(福嚴佛學院)
A4. 阿含經典的真如之探究/釋宏滿(法鼓文理學院)
A5. 《大般涅槃經.師子吼菩薩品》的佛性思想研究/周延霖(華梵大學)
A6. 以沃爾夫林的美學理論論隋代敦煌莫高窟法華經變之藝術風格/雲惠遠(華梵大學)
A7. 淨影慧遠解經觀點之探析——以《無量壽經義疏》與《觀無量壽經義疏》為主/釋見歡(華梵大學)
A8. 天台懺法之實踐理路——以《法華三昧懺》為主要研究對象/釋宏殷(華梵大學)
A9. 法上及慧遠心識思想之探討/余淑芳(華梵大學)
A10. 論《大般涅槃經》的佛性思想對法藏的影響——以〈師子吼菩薩品〉為主/釋天觀(華梵大學)
B1. 至尊法幢《現觀遊戲海總義.二十僧伽》譯注:聲聞僧伽安立之研究/釋法明(法鼓文理學院)
B2. 普賢菩薩在《華嚴經》中的角色/釋天運(華嚴專宗學院)
B3. 《大智度論》依阿毘曇抉擇「慈」可通無漏的論點依據之考察/釋顯禪(壹同女眾佛學院)
B4. 法藏敦煌藏文寫卷P.T.705「止觀論」考釋/釋理揚(華梵大學)
B5. 四明知禮《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》懺義詮釋/釋育恆(南華大學)
B6. 鯨濤千里傳梵音:《佛學叢報》與近代佛教歷史書寫轉型之日本因素/釋道禮(政治大學)
B7. 由「無心合道」再探法融禪學的道家特徵/馮世綱(高雄師範大學)
B8. 《中論》「緣起我」與犢子部「不可說我」之探究/釋振慈(壹同女眾佛學院)
B9. 從社會老化現象略探關懷老人——以《阿含經》為主/釋穎融(南華大學)
B10. 從《略論安樂淨土義》看曇鸞的安樂淨土說/釋性讚(圓光佛學研究所)